《悲歌集》与《黑海书简》,或黑海之滨的罗马
译自法文
从前,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备受眷顾:普布利乌斯·奥维狄乌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即奥维德。作为拉丁诗歌黄金时代的时髦诗人,爱情的吟唱者(lusor amorum),他那轻快的笔触征服了罗马,他作诗的才能堪称奇迹:“我试图用散文写作,但词语自然而然地符合韵律,以至于我写的都成了诗句”。财富、出身、杰出的朋友、毗邻卡皮托利山的宅邸,这位罗马骑士一无所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安稳舒适的生活。
然而,公元8年的一个早晨,当罗马醒来时,一个不祥的消息传遍街头:缪斯的宠儿,时年五旬,刚刚在帝国护卫队的押送下离开。不是去某个宜人海滨的金色退隐之地,而是被流放(relegatio,指定居住)1relegatio(指定居住)虽然类似于exilium(流放),但在法律上有所区别:它不会导致失去公民身份或没收财产。奥维德在这两点上都得到了赦免,他小心地指出,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流放者是不当的:quippe relegatus, non exul, dicor in illo(说的不是我被流放,而只是被驱逐)。但为什么要遵守一个他只是为了荣誉而做的区分呢?他自己已经摆脱了它:a patria fugi victus et exul ego(我被击败和逃亡,我看到自己被流放出我的祖国);exul eram(我在流放中)。到托米斯2现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那是帝国极限边缘的一个冰冷小镇,位于黑海荒凉的岸边。3在最后一次向卡皮托利山致敬时,流放者说出了这些告别词,歌德在自己离开永恒之城时也将采用:“居住在这座离我家如此近的庄严神庙中的伟大诸神,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你们了;[…]我必须离开的你们,[…]我恳求你们,请解除凯撒对我的仇恨;这是我离开时向你们请求的唯一恩惠。告诉那位神圣的人是什么错误诱惑了我,让他知道我的过失从来不是罪行”。
失宠之谜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未经审判、仅凭奥古斯都一人意志的流放,这位君主又为何要剥夺罗马和他的宫廷一位如此伟大的诗人,将他囚禁在盖塔人的土地上?这是人们不知道也将永远不会知道的。奥维德提到了carmen et error(一首诗和一个过失),神秘地低语道:
“啊!为什么我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为什么我的眼睛变得有罪?最终,为什么由于我的不慎,我知道了我永远不该知道的事情?”
奥维德。《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第一卷,悲歌集]》(Les Élégies d’Ovide pendant son exil [t. I, Élégies des Tristes]),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德乌里父子出版社,1723年。
如果十年前出版的《爱的艺术》是carmen或官方借口,那么真正的error或过失仍然是一个封存在诗人坟墓中的谜团:
“奥维德的罪行无疑是在屋大维家族中看到了某些可耻的事情[…]。学者们没有确定他是否看到了奥古斯都与一个年轻男孩[…];或者他是否看到了某个骑士在皇后利维娅的怀抱中,奥古斯都娶了她时她已怀有他人的孩子;或者他是否看到了奥古斯都皇帝与他的女儿或孙女在一起;或者最后,他是否看到了奥古斯都皇帝在做更糟的事情,torva tuentibus hircis[在山羊凶恶的目光下]。”
伏尔泰。《伏尔泰全集,第45B卷,[…]论奥维德,论苏格拉底[…]》(Œuvres complètes de Voltaire, vol. 45B, […] D’Ovide, de Socrate […])。牛津:伏尔泰基金会,2010年。
因此,让我们忘记那些试图不惜一切代价猜测一个两千年秘密的人们提出的众多而奇特的假设。只需知道,在流放的痛苦中,在孤独的泪水中,奥维德别无他法,只能求助于他的诗歌,并将其全部用来讨好一位他惹怒了的皇帝。“诸神有时会被感化”,他对自己说。由此诞生了《悲歌集》(Tristia)4被拒绝的形式:
《悲歌五书》(Les Cinq Livres des Tristes)。
《悲歌五书》(Tristium libri quinque (V))。
《论悲歌五书》(De Tristibus libri quinque (V))。和《黑海书简》(Epistulæ ex Ponto)5被拒绝的形式:
《黑海信札》(Lettres du Pont)。
《写于黑海省的哀歌》(Élégies écrites dans la province de Pont)。
《写于黑海省的四书信札》(Les Quatre Livres d’épîtres écrites dans la province de Pont)。
《黑海信札》(Ponticæ epistolæ)。
《黑海四书》(De Ponto libri quatuor (IV))。。
永恒冬天编年史:托米斯的戏剧
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是一个远离亲人、远离他曾经是最可爱代表的文明的人的日记;是写给他的妻子、留在罗马的朋友们以及他徒然等待宽恕的无情权力的漫长哀歌。托米斯在其中呈现为“充满苦涩的土地”,总是被永恒冬天的风和冰雹击打,甚至葡萄酒“被寒冷石化”,凝结成必须用斧头切开的冰块。诗人在那里感到自己是绝对的异乡人;一个在野蛮的词语和盖塔人可怕的叫喊声中忘记如何说拉丁语的囚徒:
“他们用一种共同的语言相互交谈;但我只能通过手势和符号让人理解;我在这里被视为野蛮人,[这些]无礼的盖塔人嘲笑拉丁词汇。”
奥维德。《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第一卷,悲歌集]》(Les Élégies d’Ovide pendant son exil [t. I, Élégies des Tristes]),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德乌里父子出版社,1723年。
面对逆境
奥维德从哪里汲取了承受如此残酷逆境所需的勇气?从写作中:
“[如果您]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会告诉您我从事的研究表面上用处不大,但对我来说仍有其用处;即使它们只能让我忘记不幸,那也不是小小的好处:如果通过耕耘如此贫瘠的土地,我至少能收获一些果实,那就太幸运了。”
奥维德。《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第二卷,黑海哀歌》(Les Élégies d’Ovide pendant son exil, t. II, Élégies pontiques),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德乌里出版社,1726年。
此外,这位昔日的罗马花花公子并没有完全消失:优雅、精心雕琢的特征、比坚实更巧妙的比较依然存在,有时甚至过度。昆体良已经判断他不太关心自己的不幸,而是amator ingenii sui(爱慕自己的才华)。据老塞内加说,奥维德知道“他的诗句中有什么过分的地方”,但他接受了:“他说一个美人痣有时会使面容更加美丽”。这种给思想某种转折、某种“美人痣”的坚持,以法国方式——“人们几乎会说他生在我们中间”,翻译者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指出——是他个性的最终标志,是公开拒绝让远离首都毁灭艺术家。在如此频繁地将这种远离描述为一种死亡之后,他最终在黑海之滨找到了罗马,总结道:“命运将我安置的地方必须代替罗马。我不幸的缪斯满足于这个剧场[…]:这就是一位强大神灵的意愿。”6比顺从更甚于坚决,他没有像雨果那样在门楣上刻上EXILIUM VITA EST(流放即生活或生活是流放)。
延伸阅读
关于《黑海书简》

引文
“Cernis ut in duris — et quid bove firmius? — arvis
Fortia taurorum corpora frangat opus.
Quæ numquam vacuo solita est cessare novali
Fructibus adsiduis lassa senescit humus.
Occidet, ad circi si quis certamina semper
Non intermissis cursibus ibit equus.
Firma sit illa licet, solvetur in æquore navis
Quæ numquam liquidis sicca carebit aquis.
Me quoque debilitat series inmensa malorum
Ante meum tempus cogit et esse senem.”《黑海书简》(Epistulæ ex Ponto)于Wikisource latina,[在线],2025年11月2日查阅。
“看看那些长期耕种坚硬土地的牛是如何最终屈服于如此艰苦的工作的:然而,还有什么比牛更强壮的呢?一块从不休息的土地最终会因年年结果而耗尽。一匹马如果不断地、不停歇地参加马戏比赛,最终会在比赛中倒下。一艘船,无论多么坚固,如果总是在水中,它最终会自行裂开和毁坏。就这样,一连串的不幸使我精疲力竭、虚弱,让我未老先衰。”
奥维德。《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第二卷,黑海哀歌》(Les Élégies d’Ovide pendant son exil, t. II, Élégies pontiques),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德乌里出版社,1726年。
“看看艰苦的田间劳作如何摧毁强壮的牛的身体;然而,还有什么比牛更强壮的呢?总是肥沃的土地,因不断生产而疲惫不堪;它会死亡,那匹在马戏比赛中不停战斗的马;那艘总是潮湿、从不在岸上晾干的船,无论多么坚固,都会在波浪中裂开。我自己也因无尽的不幸而虚弱,在时间之前感到衰老。”
奥维德。《全集。[…]悲歌集;黑海书简[…]》(Œuvres complètes. […] 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 […]),夏尔·尼萨尔译自拉丁文。巴黎:J.-J.杜博谢公司,“拉丁作家集”丛书,1838年。
“难道你没有看到艰苦的田间劳作如何消耗公牛强壮的身体吗?然而有什么比牛更耐劳呢?由于定期享受休耕的休息不足,被连续收成疲劳的土地自己也会老化。同样,总是参加马戏所有比赛而从不错过一场比赛的马会死亡,无论多么坚固,如果从不脱离液体元素并放在干船坞中,船只都会在海上裂开。而我,同样,这无尽的不幸继承使我衰弱,使我在时间之前成为老人。”
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伊比斯;胡桃树;渔业》(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 Ibis; Le Noyer; Halieutiques),埃米尔·里佩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加尼耶兄弟出版社,“加尼耶经典”丛书,1937年。
“你看到在困难的土地上,工作如何击垮公牛强壮的身体——还有什么比牛更耐劳的呢?从未知道休耕休息的土地老化了,被不断的生产耗尽。它会死亡,那匹参加所有马戏比赛而不错过一场比赛的马。无论多么坚固,它都会在海上解体,那艘从未从液体元素中取出并晾干的船。我也是,无尽的不幸继承使我精疲力竭,使我在时间之前成为老人。”
奥维德。《黑海书简》(Pontiques),雅克·安德烈译自拉丁文。巴黎:美文出版社,“法国大学集”丛书,1977年。
“你看到在困难的土地上,疲劳如何打破牛强壮的身体;然而,还有什么比牛更强壮的呢?人们从不让其闲置、从不休耕的土地会精疲力竭,因不断生产而疲劳。它会死亡,那匹不停歇、无间隔地总是参加马戏比赛的马。无论船多么坚固,如果它从不干燥、总是被波浪浸湿,它就会毁坏。我也是,无尽的不幸继承使我虚弱,使我在时间之前衰老。”
奥维德。《奥维德全集,第十卷,[黑海书简]》(Œuvres complètes d’Ovide, t. X, [Pontiques]),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译自拉丁文。巴黎:C.-L.-F.潘库克出版社,“拉丁-法语图书馆”丛书,1836年。
“你看到最强壮的动物牛如何在耕作中疲劳,以及人们不让休息、总是播种的田地最终如何厌倦了结谷物。如果让一匹马在马戏游戏中不停地跑,最终会把它累死。无论船多么好,如果它从不晾干,它必定会进水。我同样被我所遭受的无尽痛苦削弱了,我在时间之前就衰老了。”
奥维德。《作品集》(Les Œuvres),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自拉丁文。里昂,1697年。
“你知道,当土地坚硬时,身体强壮的牛
(还有什么比牛更强壮?)在任务中精疲力竭;
从未休耕的土壤老化了,
被不断的收成耗尽;
如果一匹马经常参加马戏比赛
而不间隔比赛,它就会死亡;
一艘船可能很坚固,如果它从未
晾干,远离湿气,它就会失事。
我也是,被长长的不幸链条瘫痪了
使我在时间之前衰老。”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丹妮埃尔·罗贝尔译自拉丁文。阿尔勒:南方出版社,“巴别塔”丛书,2020年。
“你知道动物在田间多么疲惫
(然而驮兽对痛苦是坚韧的)
土地因频繁的收成而精疲力竭
没有休耕就会老化
马会死亡
如果它参加马戏的所有比赛
桨一直在水中,最终会断裂就我而言,这是一样的
不停的不幸
这一系列的痛苦
使你的丈夫在时间之前成为老人”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Tristes; Pontiques),玛丽·达里厄塞克译自拉丁文。巴黎:P.O.L出版社,2008年。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耕作的劳动如何使牛疲劳,无论它们多么强壮吗?一块从不休耕的土地,因为它从不休息,最终会因结果而疲劳。如果不给马在比赛和战斗中休息,它就会在马戏中倒下。即使一艘船建造得如此之好,保持坚固,然而如果它在水中裂开,如果人们从不让它晾干。因此,我可以说,我痛苦的长度极大地削弱了我;我发现自己被迫在时间之前变老。”
奥维德。《黑海四书,附法语译文——奥维德写给他的几个朋友的四封书信,从他在黑海省流放的地方》(De Ponto libri IV, cum interpretatione gallica — Les Quatre Livres des épîtres d’Ovide, écrites à plusieurs de ses amis, du lieu de son exil dans la province de Pont),米歇尔·德·马罗勒译自拉丁文。巴黎:L.比莱纳出版社,1661年。
下载
录音
- 贝阿特丽斯·科芒热和丹妮埃尔·罗贝尔谈《悲歌集》和《黑海书简》(法国文化电台)。
- ~SPQR朗读《黑海书简》片段,夏尔·尼萨尔译本(Audiocité)。
- 罗曼·德·贝克德利耶夫谈《悲歌集》和《黑海书简》(法国文化电台)。
印刷作品
- 夏尔·尼萨尔译《黑海书简》(电子版)。(菲利普·雷马克尔网站)。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3。(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4。(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5。(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6。(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7。(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黑海书简》(1798-1799),副本8。(美国图书馆)。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黑海书简》(1697)。(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黑海书简》(1750)。(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38)。(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38),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38),副本2。(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43)。(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43),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47)。(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2。(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3。(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4。(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5。(加拿大图书馆)。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7。(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8。(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9。(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0),副本10。(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5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1)。(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1),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4)。(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9)。(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9),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69),副本2。(法国国家图书馆)。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7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81)。(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81),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黑海书简》(1881),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黑海书简》(1756)。(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1836)。(法国国家图书馆)。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1836),副本。(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1836),副本2。(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1836),副本3。(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1836),副本4。(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电子版)。(Roma quadrata)。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让-皮埃尔·夏彭蒂耶修订(1875)。(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让-皮埃尔·夏彭蒂耶修订(1875),副本。(谷歌图书)。
- 玛丽·尼古拉·约瑟夫·卡雷姆编译《黑海书简》,让-皮埃尔·夏彭蒂耶修订(1886)。(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黑海书简》(1661)。(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黑海书简》(1661),副本。(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黑海书简》(1661),副本2。(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黑海书简》(1661),副本3。(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黑海书简》(1661),副本4。(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黑海书简》(1697)。(美国图书馆)。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黑海书简》(1697),副本。(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黑海书简》(1697),副本2。(谷歌图书)。
关于《悲歌集》

引文
“Parve — nec invideo — sine me, liber, ibis in Urbem:
Ei mihi, quod domino non licet ire tuo!
Vade, sed incultus, qualem decet exulis esse;
Infelix habitum temporis hujus habe.
Nec te purpureo velent vaccinia fuco —
Non est conveniens luctibus ille color”《悲歌集》(Tristia)于Wikisource latina,[在线],2025年11月1日查阅。
“我的书,你将去罗马,你将去罗马而没有我:我不嫉妒;但唉!为什么不允许你的主人自己去那里。出发吧,但不要装饰,就像一个流放作者的书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作品!让你的装饰符合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要用紫色摩洛哥皮覆盖;所有这些光彩在哀悼和泪水的时候不合适。”
奥维德。《奥维德流放期间的哀歌[第一卷,悲歌集]》(Les Élégies d’Ovide pendant son exil [t. I, Élégies des Tristes]),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德乌里父子出版社,1723年。
“好吧,我同意,小书:没有我你将去城市,
你的主人,唉!没有权利去的地方。
去吧,但要朴素,就像我的流放所应该的;
不幸的人,穿上我命运的制服。
没有越橘为你涂上紫色——
那不是适合我痛苦的颜色”奥维德。《悲歌集:精选诗歌》(Les Tristes : poèmes choisis),多米尼克·普瓦雷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差异出版社,“奥菲斯”丛书,1989年。
“去吧,小书,我同意,没有我去这个城市,唉!我不被允许去,我是你的父亲;去吧,但不要装饰,就像流放者的儿子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人,采用不幸的标志。让越橘不要用它的紫色染料为你涂脂抹粉;这种颜色不是哀悼的颜色”
奥维德。《全集。[…]悲歌集;黑海书简[…]》(Œuvres complètes. […] 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 […]),夏尔·尼萨尔译自拉丁文。巴黎:J.-J.杜博谢公司,“拉丁作家集”丛书,1838年。
“小书,我愿意,没有我你将去你的主人,唉!我不能去的城市。去吧,但不要装饰,就像流放者的儿子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人,穿上你生活的日子的衣服。没有越橘为你涂上紫色:这种颜色不适合哀悼。”
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伊比斯;胡桃树;渔业》(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 Ibis; Le Noyer; Halieutiques),埃米尔·里佩尔译自拉丁文。巴黎:加尼耶兄弟出版社,“加尼耶经典”丛书,1937年。
“小书——我不嫉妒——你将没有我去罗马。唉!你的主人被禁止去那里。去吧,但不要装饰,就像流放者的书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人,穿上环境的衣服!没有越橘为你涂上紫色染料——这种颜色不适合悲伤”
奥维德。《悲歌集》(Tristes),雅克·安德烈译自拉丁文。巴黎:美文出版社,“法国大学集”丛书,1968年。
“小书,我不反对你的幸福:你将没有我去罗马,罗马,唉!你的父亲不能去的地方。出发吧,但不要装饰,就像流放者的儿子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人,穿上不幸的制服:没有越橘用它的紫色染料覆盖你;这种颜色不适合悲伤”
奥维德。《精选作品,第二卷。[…]悲歌集》(Œuvres choisies, t. II. […] Les Tristes),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译自拉丁文,埃米尔·佩索诺修订。巴黎:加尼耶兄弟出版社,1861年。
“小卷,我不反对你的幸福:你将没有我去罗马,罗马,唉!你的父亲不能去的地方。出发吧,但不要装饰,就像流放者的作品应该的那样;不幸的人,保持不幸的制服:没有越橘用它的紫色染料覆盖你;这种丰富的色调不适合悲伤”
奥维德。《奥维德全集,第九卷,[悲歌集]》(Œuvres complètes d’Ovide, t. IX, [Tristes]),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译自拉丁文。巴黎:C.-L.-F.潘库克出版社,“拉丁-法语图书馆”丛书,1834年。
“你想没有我去罗马,我的书吗?我不羡慕你的幸福。唉!为什么不允许你的主人陪你。去那里,但不要装饰,就像被放逐者应该的那样。根据你不幸的状态覆盖自己,不是用紫色和紫罗兰染色的覆盖物,因为这种颜色不适合哀悼。”
奥维德。《作品集》(Les Œuvres),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自拉丁文。里昂,1697年。
“是没有我,小书(我不嫉妒你),你将去罗马;
唉!我,你的主人,不被允许去那里!
去吧,但不要准备,就像流放者应该的那样;
穿上,不幸的人,我处境的外观。
没有越橘用紫色染料覆盖你:
这种颜色不适合痛苦”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Les Tristes; Les Pontiques),丹妮埃尔·罗贝尔译自拉丁文。阿尔勒:南方出版社,“巴别塔”丛书,2020年。
“小书
唉
没有我去我被禁止的城市去吧,简单
没有博学的装饰
就像流放者应该的那样日常的衣服
被剥夺继承权的人不穿紫色
哀悼不穿红色”奥维德。《悲歌集;黑海书简》(Tristes; Pontiques),玛丽·达里厄塞克译自拉丁文。巴黎:P.O.L出版社,2008年。
“小书,我不说不:你将没有我去罗马——罗马,唉,你的主人不再有权去的地方!去那里,但衣着不整,就像流放者的书应该的那样。穿上,不幸的人,我生活中这个悲伤季节的服装。我不希望你用越橘的紫色染料涂脂抹粉:这样的光彩不适合哀悼。”
奥维德。《流放与救赎:悲歌集和黑海书简》(L’Exil et le Salut : Tristes et Pontiques),尚塔尔·拉布尔译自拉丁文。巴黎:阿尔莱亚出版社,“回归伟大文本”丛书,1991年。
“我的小书,因此将是没有我你将去罗马的旅程(我不嫉妒你),但我很遗憾你的主人不能像你一样去。好吧!我给你假期;但去罗马,要没有装备。不要带装饰,要像一个可怜的被放逐者应该的那样,带着季节的衣服,这应该与你的不幸成比例。让深紫色与紫色混合不丰富你的覆盖;这种颜色不适合哀悼。”
奥维德。《悲歌五书,附法语译文——奥维德的悲歌》(Tristium libri V, cum interpretatione gallica — Les Tristes d’Ovide),米歇尔·德·马罗勒译自拉丁文。巴黎:L.比莱纳出版社,1661年。
下载
录音
- 贝阿特丽斯·科芒热和丹妮埃尔·罗贝尔谈《悲歌集》和《黑海书简》(法国文化电台)。
- 罗曼·德·贝克德利耶夫谈《悲歌集》和《黑海书简》(法国文化电台)。
印刷作品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译《悲歌集》(电子版)。(Roma quadrata)。
- 夏尔·尼萨尔译《悲歌集》(电子版)。(菲利普·雷马克尔网站)。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美国图书馆)。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3。(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4。(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5。(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6。(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译《悲歌集》(1798-1799),副本7。(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悲歌集》(1697)。(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译《悲歌集》(1750)。(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750)。(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753)。(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822)。(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822),副本。(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822),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译《悲歌集》(1823)。(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法国国家图书馆)。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副本。(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副本2。(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副本3。(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副本4。(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1834),副本5。(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0)。(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0),副本。(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1)。(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1),副本。(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1),副本2。(谷歌图书)。
- 阿尔芒-巴尔塔扎尔·韦尔纳德编译《悲歌集》,埃米尔·佩索诺修订(1861),副本3。(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38)。(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38),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38),副本2。(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43)。(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43),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47)。(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加拿大图书馆)。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2。(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3。(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4。(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5。(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7。(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8。(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9。(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0),副本10。(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5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1)。(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1),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4)。(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9)。(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9),副本。(法国国家图书馆)。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69),副本2。(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76)。(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81)。(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81),副本。(谷歌图书)。
- 夏尔·尼萨尔编译《悲歌集》(1881),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23)。(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23),副本。(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24)。(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38)。(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38),副本。(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56)。(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756),副本。(谷歌图书)。
- 让·马兰·德·凯尔维拉尔编译《悲歌集》(1815)。(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悲歌集》(1661)。(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悲歌集》(1661),副本。(谷歌图书)。
- 米歇尔·德·马罗勒编译《悲歌集》(1661),副本2。(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悲歌集》(1697)。(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悲歌集》(1697),副本。(谷歌图书)。
- 艾蒂安·阿尔盖·德·马蒂尼亚克编译《悲歌集》(1697),副本2。(美国图书馆)。
- 欧仁·法莱克斯部分编译《悲歌集》(1878)。(法国国家图书馆)。
- 欧仁·法莱克斯部分编译《悲歌集》(1878),副本。(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2。(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3。(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4。(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5。(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6。(法国国家图书馆)。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7。(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84),副本8。(谷歌图书)。
- 让-雅克·勒弗朗·德·蓬皮尼昂部分编译《悲歌集》(1798-1799)。(谷歌图书)。
参考文献
- 卡尔科皮诺,热罗姆。“奥维德的流放”(L’exil d’Ovide)收录于《罗马历史与文学的邂逅》(Rencontres de l’histoire et de la littérature romaines)。巴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1963年。
- 库维利耶-弗勒里,阿尔弗雷德-奥古斯特。“奥维德”(Ovide)。《巴黎评论》(Revue de Paris),第十六卷,1830年,第200-216页。(谷歌图书)。
- 古多,玛丽。《悲歌集:流放的形象》(Tristia : figures d’exil)。雷恩:共同部分出版社,“熟悉的陌生人”丛书,2006年。
- 拉莫特·勒瓦耶,弗朗索瓦·德。《论祖国与外国人:及其他怀疑论小论文》(De la patrie et des étrangers : et autres petits traités sceptiques)。巴黎:德容凯尔出版社,“17世纪收藏”丛书,2003年。
- 洛朗,皮埃尔。《拉丁文学批判史:从维吉尔到于斯曼》(Histoire critique de la littérature latine : de Virgile à Huysmans)。巴黎:美文出版社,2014年。
- 普法夫-雷德莱,莫德。“西徐亚的永恒冬天:边境描绘的元诗学维度”(L’hiver éternel de Scythie : dimension métapoétique de l’évocation des confins)收录于《我的收获的确定信心:献给热拉尔·弗雷布格的敬意》(Segetis certa fides meæ : hommages offerts à Gérard Freyburger)。图尔奈:布雷波尔斯出版社,“宗教修辞研究”丛书,2021年,第135-151页。
- 波加西亚斯,安德烈。“奥维德,一位在盖塔人中的罗马诗人”(Ovide, un poète romain chez les Gètes)。《国际邮报》(Courrier international),第1633期,2022年2月17日至23日,第54页。
- 伏尔泰。《伏尔泰全集,第45B卷,[…]论奥维德,论苏格拉底[…]》(Œuvres complètes de Voltaire, vol. 45B, […] D’Ovide, de Socrate […])。牛津:伏尔泰基金会,2010年。
